24

2025

-

11

华阴农场力促晚播小麦安全越冬

作者:

张万海 来自:党委办公室


  小雪节气刚过,关中平原吹起了凛冽的寒风。在陕西农垦华阴农场的万亩小麦农田里,新翻的泥土气息尚未散尽,嫩绿的麦苗已顽强地探出头来,为广袤的土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“绿纱”。
  与往年不同,今秋的降雨导致小麦播种期推迟近半个月。面对“晚播”这一挑战,华阴农场并未“猫冬”,而是抢抓农时,在播种落籽的第一时间,便全面启动了“一播就管、冬灌前移”的精细化田管举措,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,一场以确保晚播小麦“苗全、苗匀、苗壮”、安全越冬的“保卫战”已然打响。


  “管”在当下,抢出农时新节奏
  “种子落地,‘管’字上马。我们绝不能因为播得晚,管理就跟不上。”在华阴农场大华路西边的田埂上,种田办主任李孝抓起一把带有麦苗的土块,仔细查看着墒情和苗情。他介绍,所谓“一播就管”,就是打破传统的管理节奏,将冬季田间管理的时间节点整体前移,做到播种与管理“无缝衔接”。
  “晚播小麦的冬前生长积温不足,幼苗偏弱,根系发育差,传统的‘冬灌’时间对它们来说可能就晚了。”李孝向笔者解释,“我们将冬灌提前到小雪前后,此时‘夜冻昼消’,灌溉水能充分下渗,既能为幼苗生长补充关键水分,促进根系下扎,又能平抑地温,防止冬季冻害发生。这才是真正的‘雪中送炭’。”


  科技赋能,精准施策保苗情
  为确保“一播就管”落到实处,华阴农场将技术力量沉到了一线。
  “你看这片苗,叶色偏黄,是典型的缺肥信号。”华阴农场农技人员冯明霞指着眼前的田块说。农业公司的种植区长们对每一块小麦田的土壤成分、播种时间、品种特性等信息了如指掌,他们配合农技人员的每日巡田,能精准判断每一片麦田的“身体状况”,从而“对症下药”。
  对于苗弱、苗稀的地块,农场在灌溉时同步增施了速效肥,为麦苗“加餐”,促弱转壮;对于土壤板结、影响出苗的地块,则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浅耙,破除土壳,助苗出土。这种“一地一策”的精准管理,确保了万亩麦田“齐头并进”,不落下任何一片“后进生”。


  人勤苗旺,田野孕育新希望
  科学的举措,最终要靠人来落实。尽管天气寒冷,但农场职工们的干劲却热火朝天。
  “以前种完地就等着过年了,现在可不行,天天都得来地里转转。”正在清理田沟的职工米旭抹了把汗笑着说,“专家讲得明白,现在多流一滴汗,来年麦子就能多打一担粮。看着小苗一天一个样,咱心里踏实!”
  从被动“看天吃饭”到主动“知天而作”,华阴农场通过“一播就管、冬灌前移”的创新实践,将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落实在了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。这片孕育着生机的绿色,不仅是来年夏粮丰收的希望所在,更是我省现代粮食产业应对自然挑战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  寒风依旧,但华阴农场的万亩麦田下,生命的能量正在悄然积聚。来年五月,这里必将是一片金色的丰收海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