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
2023
-
08
追梦田间写春秋 躬耕沃野践初心||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黄晓宏
作者:
黄晓宏出身农家,中专毕业后来到华阴农场,从此便扎根农垦,一干就是27年,为了他钟爱的农垦事业,他付出了青春和汗水。
牢记使命 俯下身子干实事
“作为一名农垦职工,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种出更多的粮食。”这是黄晓宏的初心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初心,自参加工作起,他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,先后在华阴农场机械队、农业科、科研站、种植公司、农业公司工作,始终埋头在农业生产一线,不断通过实践锻炼打磨自己、深入学习武装自己、刻苦钻研强化自己,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际工作中。
2009年,华阴农场组建成立了经营面积5000余亩的种植公司,黄晓宏担任种植区长,管理800多亩地,从此他便开启了粮食规模化生产稳产高产的攻关行动。
他管理的种植区粮食产量连年提高,2014年公司任命他担任模拟种植公司经理,一上任他就大胆推进改革,提出了要制度管人,效益用人,生产看人的管理理念。制度管人,就是建立严格生产管理制度,物资管理制度、财务管理制度;效益用人,就是以结果为导向,以利润论成败,效益论能力;生产看人,就是以员工是否能把种植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干为准则,对于工作敷衍、责任心不强的直接淘汰出种植公司。管理理念的改变,使种植公司5000多亩小麦单产从2013年的560斤/亩当年提高到816斤/亩。2015年更是将千亩方小麦均产再次提高到960斤/亩。黄晓宏荣获“2015年度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”荣誉称号。
敢为人先 求真务实创高效
“在学中练、在练中学!”是黄晓宏一直以来对工作的态度。他为事业思考的步伐从未停止。经历、实践加经验,让黄晓宏认识到“没有好的体制和机制,想种好粮,个人再有愿望,都很难;种好粮,特别是规模化种植,最重要还是要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如此才能让粮食稳产高产”
2017年华阴农场组建成立了农业公司,黄晓宏任经理,他提出了“效益导向型”和“结果导向型”的经营理念,大胆打破原有“平均主义”的管理机制,确定了“把奖金重点放在生产一线,让一线员工的收益和农业公司的效益挂钩管理理念;奖金不再以平均的形式发放,而是以生产管理者产生的直接利润挂钩。”的激励制度。管理理念的提升,彻底解决了员工思想上的懈怠,从根子上解决了员工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问题。农业公司小麦产量千亩方亩均突破1000斤。
“作为农业公司经理,本不需要天天守在田里,但他次次冲锋陷阵在生产一线,带领我们攻坚克难”。这是农业公司职工对黄晓宏的评价。农业公司的小麦产量连年提升,2022年千亩方均产竟达到了1144斤/亩。
锐意进取 勇于创新解难题
“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冲劲、敢于身先士卒,全力带动职工增收、促进企业增效。”这是黄晓宏的使命。
2020年9月底,华阴农场成功中标某部队4.7万亩土地。华阴农场决定立即成立农业种植项目区,由于时间短任务重,遇到很多困难,黄晓宏就主动请缨到项目区工作。黄晓宏深知眼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,但他也清楚肩负的担子重大而光荣。
“项目区的现有生产管理人员中,缺乏大面积种植管理小麦的技术和经验。如何用新的机制激活这4.7万亩土地的活力,实现更大的利润?”黄晓宏面前的这道难题需要解决。
心怀使命,毅然前行。他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,精心挑选了6个合作社种植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,通过股份把他们联结起来,搭建规模化粮食生产新经济组织平台,农场占股51%,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占股49%,双方均以现金形式出资,把4.7万亩地划分为6个种植区,每个区指定两个负责人从事生产管理,管理人员也入股,从而组建成了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。同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、科学家和有规模化种植实践经验的“土专家”,在生产管理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。问题解决了,黄晓宏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踔厉奋发 粮食产量创新高
“华阴农场现有的耕地就那么多,高产稳产的出路还是要靠良田、良种、良技和好的机制”这是黄晓宏的种植经。
结合华阴市区域土壤和气候特点,他采取测土配方施肥、水肥一体化、以及小麦宽幅沟播技术,选用淮麦33、泛麦8、郑麦1860等优良品种,严格按照教授、专家的意见组织生产,既节约了生产成本,又提高了产量,还锻炼了队伍,为小麦、玉米丰产奠定了技术基础。两年来联合生产的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共分红1400万元,极大地调动了所有人员的积极性。也探索出一条粮食规模化、社会化生产的路子。
2022年6月9日,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7名省内高级农业技术专家,对华阴农场“吨半田”创建区种植的“郑麦1860”优质小麦品种千亩方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,亩产848.92公斤,创陕西小麦高产新纪录。
华阴农场小麦高产的背后,黄晓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心血。短短几年时间,他硬是把过去小麦亩产不足600斤提高到1100多斤,一直到创陕西小麦高产新纪录还不满足,他还有更大的梦想。
黄晓宏说:“我会一如既往在农业生产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。全面落实‘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’战略总要求。大力发扬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” 的农垦精神,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农垦事业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”
更多新闻